从学生成为职场人好难,好像身边的一切都变了,只有自己还停滞不前。我很庆幸能有机会在进入社会一年后再次进入校园成为学生,踏上异国他乡的土地,以更加完备的心态来看待学习,平衡生活,成为我真正想要成为的人。
王同学背景及录取情况:
学校:俄勒冈大学
专业:工商管理
绩点:3.6
托福:美本免托福
GMAT:720
实习:天风证券/太平洋证券/万联证券
录取情况:
华大圣路易斯金融
罗切斯特金融
波士顿学院金融
康奈尔应用经济与管理
边工作边准备,好难
放弃了工作,重新开始学习,对你来说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呢?跟准备本科出国时有不一样吗?
真的非常不同,不光是从精力上还是心理上。一边工作一边准备的压力很大,时常感觉精力不够用,两头都很难顾及。
我属于想法比较多的类型,在准备的同时,我还时常自我审问和反思,反复斟酌着这件事值不值得。最终让我坚持下去的是在某场演讲中听到的话:“教育的目的不是学会知识,而是习得一种思维方式——在繁琐无聊的生活中,时刻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识。”我想,不管过多久,我都会记得,生活会艰辛会无聊,但我要清醒且坚持。
很庆幸我能有机会在进入社会短短一年后再次进入学校,并且能以更加完备的心理姿态来看待生活和学习。因此对于还在迷茫于未来的学弟学妹们,我想说生活会给你答案的。
一味只提高绩点,不认同
工作后,心境确实会有一些小小的不同。那么对于各类考试成绩、实习等软性背景这方面会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吗?在你看来,觉得最重要的是什么?
客观来说都很重要,成绩和软性背景少了哪个都会对自己的竞争力产生巨大的影响。成绩算是一张门票吧,有了门票你才有资格继续往心仪的学校里走。而软性背景就像你当时穿的衣服,整洁又有亮点才能让别人注意到你。
不过对于成绩这方面,我跟大家的想法还是有一些不同的。个人觉得GPA不必一味追求最高,3.6/4差不多够应付大多数学校和公司要求,这样就足够了,可能我是以进入目标行业作为留学的目的吧,跟我相同的小伙伴可以稍作参考。
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可以用在多接触和专业课不相关但有意思的课程上,这些课程有时候也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它或许会让你找到以后的发展方向,或者培养一个兴趣,这些都是不可多得的,只有真正尝试过了你才能更加的了解自己。
对于托福和GRE/GMAT这些我没有什么想过多说的,比较庆幸自己读的美本,有更多的时间去准备GMAT考试,否则,一边工作一遍备考2门考试真的太困难了,建议像我一样的小伙伴做好时间规划,应届的同学们尽早做准备。
纠结GRE/GMAT的同学,我个人觉得,如果非常确定自己想申请的项目是商学院下设的,可以接受GMAT,又不想背太多的单词,就可以选它。如果只是为了少背几个单词,那真的是得不偿失了,还是稳一点会更有保障。
实习的话同样也重要,我上面也提到过了。我做的实习都是证券公司的,再加上有过一年的工作经历,才会如此笃定选择MSF并准备GMAT的。
天风证券是我通过时代兴华找到了一份研究部的短期实习。对于没有相关从业经验的同学可以借助身边的资源找第一份实习,这样即可以丰富简历又能为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我很感谢时代兴华能给我一个这么好的机会,这份实习给我打开了更广阔的思路,培养了更专业的思维方式。毕竟美国高校的商科专业都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这不光对申请非常有帮助,还让我对未来的规划和发展有了更加明确的认知。
就业导向选专业,很精确
你的专业选择非常清晰,但看从你的本科来看,和MSF还是有一些差距的,你是如何坚定想法一步一步朝这个方向迈进的?
我跟大多数同学都一样,一开始都是迷茫的,在经历了一系列的过程后才逐渐清晰。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找到兴趣后去积累实际经验,用实践去印证喜好。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也是我想分享给大家的一点,如果有机会,最好多去跟同行业内的人士交流,学长学姐也好,实习的同事和领导也罢,他们的观点和经验都能拓宽思路,这样才能让自己了解过去的想法是否靠谱。我就是认识到这一点比较晚,才在未来的规划上纠结了很久。
不过我觉得自己有一个方面做的比较好,也对未来非常有帮助,那就是选择了很多有意思的课程。真的建议大家多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听一听,我本科是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家也知道,这个专业的课程广,但不太精,这让我对未来的发展方向一头雾水。后来,是选了金融方面的课程,才使我慢慢对工作领域有了初步的概念,后续的实习和工作也记积累了一些实际的认知。但这其实很难支撑我选专业的想法,跟时代兴华的老师们聊了很久后才我逐渐明白,任何的学习都是为未来职业发展做铺垫的,也是到那个时候,我才坚定了选择金融的决心。
不过可能是因为太坚定了,一开始只挑了MSF项目哈哈。但真正开始选择的时候才发现,美国的MSF项目其实不是很多,因此在时代兴华周老师和梁老师的建议下又添加了econ下面的behavior finance作为备选,这也让我的申请项能更丰富,录取更加稳妥。
主观讲,我在选择专业和项目的时候并没有过多的关注专排和综排。对我来说,留学最大的目标是提供进入目标行业的敲门砖,而大多数排名相对靠前的学校都能满足这一需求,我更看重的还是时间和学校氛围。一个良好的环境能给我更大的动力去冲去学习,也能让我更加静心去考虑未来。毕竟研究生也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后续的发展还是要依靠自身能力与选择。
王同学说的没有错,很多同学们对专业选择上都有误解。相似的项目很多,不是头脑一热就定下的。所有选择都要根据自己最终的目的——就业做导向的。这也是时代兴华的老师们最想传达给每一位同学的。
说到这里,我真的很感谢时代兴华的周老师和梁老师,不仅给了我大方向的上的思路,各个细节上的把控也是全面又细致。我本身是个强迫症,又偏偏喜欢拖延...在定校、面试、文书这些过程中很难推进。
尤其是准备文书时,自己会经常推翻自己的观点想法,并对过去的规划产生疑问,没有想法却总想修改,十分纠结。还好有从业经验的海外导师和文书老师及时跟我沟通,在我原有的思路上更进一步的细化,挖掘添加了很多更契合学校和项目的经历。留学申请的过程很难熬,有一个关心自己的老师和经验丰富的从业者真的能提供很大助力。
所以,我真的希望时代兴华能被更多的小伙伴知道,也希望它能够帮助大家都能成为想要成为的人,Be what you want to 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