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信息
Q1:为什么想要找中介?
Zina:我本说是自己申请的,因为我自己有非常多的写作经验嘛,每个学期都不停地写写写。但是,因为我是双专业,这也就意味着我毕业的时候得同时兼顾两个senior seminar, 相当于国内的毕业论文和答辩。不像大部分同学都是一个专业,就只上一个seminar,准备一个毕业论文和答辩之类的,所以我的压力就会非常大。上个学期主要上的心理专业的seminar,准备我心理学的毕业论文和答辩。心理毕业论文中要求至少引用一次文献25个,至少写20页(不包括封面页,摘要,和参考页)。工作量还是蛮大的,我后来写了24页正文,31个参考文献。
Q2:请问你是“靠什么驱动的新能源人”吗?
Zina:非常好的一个问题,我觉得可能还是圈子吧,还有就是我知道我要什么。
因为我知道家长到了现在这时候,他们其实已经帮不了我了,我只能自己帮我自己,然后我知道我要什么——一旦我知道我要什么,我就会不惜任何代价地去拿到它。这里指的是短期目标(比如研究的结果,写论文还是参加conference, 这学期上的课想要拿到什么分数之类的),我没有什么具体的长期目标,我现在还是很迷茫的,不过我认为找不到的话就专注现在就好了。
大三大四的话,我每天给自己排得很满,忙完一天的工作学习社团之后,会和朋友约着去学习一直到三四点吧,我是一个习惯晚睡的人,生活规律如此吧),然后各种驱动着我丰富自己的生活。我绝对不会死学习哈哈哈。当时还有很多朋友说我是超人。
还有我身边的圈子,因为你在每个学校、每个国家都会有那种不学习的人、成天混日子的人。我想要的绝对不是这样,花着爸妈的钱,让爸妈操心,在这里混日子。我身边的朋友也是像我这个样子。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句话也的确是大实话。
还有一个例子是,我申请今年的暑期实习其实是抱着一个非常轻松的心态的。因为我本来是计划这个暑假回国嘛,我有两年没回国了,但是我还是觉得我应该试着申请一下校外的实习丰富我的履历,不然回国就只是放松和学习技能。
当时认为拿不拿到实习offer对我都是win-win的双赢状态:拿到Offer意味着我可以继续在这边工作,但是如果我要是没拿到,我就可以回家看我爸妈、看一下老人,也可以吃一些好吃的,因为这边实在是太难吃了,我每天晚上都在刷吃播。
虽然抱着这个放松的心态,我在career fair上还是非常认真地准备着。在career fair中的努力社交让我成功结识到一家公司的负责人,并且进行了一次将近半小时的有效沟通,让其了解到我的一些匹配的履历和为什么我非常完美地匹配这份工作,成功让这位先生对我有了一些印象,后来在面试,参加open house event 的时候也很努力地展示我的背景和能力。最后在参加event的当天大家一起吃午饭时当场发offer。
之后我把拿到offer这个事情跟我同学说的时候,他们也没有特别惊讶,只是非常开心地对我说祝贺。但是他们后来告诉我,他们在背后聊到这个事的时候,就是一直说as she should "这是她应得的—因为他们知道我背后付出了多少,所以觉得我想要拿到的东西一定能拿到。
Q3:为什么要出国留学?
Zina:自己想要见识一些不一样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吧。经历我小升初和中考这种中式教育,想感受一下不同的风格。再加上当时身边有比我大的朋友去美国做交换生,国际学校也越来越兴起。跟朋友沟通下来发现对美国这种生活和教育有很强的好奇心,于是打算出国留学。所以考到了当地很不错的国际高中。整个国际高中阶段就是为了美国本科做准备。
Q4:为什么要双修数学和心理学?
Zina:本身是以经济学身份进入美本,在高中上过一些AP经济课,取得了还不错的成绩,于是就打算本科读经济。但是后来发生了一些事情,让我重新审视我的兴趣所在。修心理学主要是因为兴趣吧,我当时对心理学很感兴趣,然后又上了一节心理学的介绍课程,觉得我还挺开窍,能懂,就打算主修心理。但是跟家长沟通之后,家长认为心理学专业出来可能找工作这一方面比较困难,还是选择一个通识/基础的学科(类似于数学,经济)这样找工作方便。因为我决定不学经济了,数学我从初中开始成绩还不错,也不排斥,再加上我对自己学习能力还挺有信心,而且不想把心理作为一个minor(副专业)学习,然后就打算双专业两个都修。
Q5:为什么想要读研?
Zina:大一的时候我就决定去读研究生,大三暑假的时候我更加仔细地想了想,觉得还是要上。
因为我本科迪堡大学的文理学院就是那种比较小、小型的精英的那种教育方式,跟美国的大U可能不太一样。所以,我们可能要学很多基础课程,基础打得比较扎实,但是对于专业领域的一些课程可能没有涉及得那么深。我觉得如果我比较想从事某一方面的职业的话,比如计算机科学或者统计这种,理论实践都需要技术和知识的话,我觉得还是去读一下研究生比较好。
Q6:目前打算去哪个学校?
Zina:我一共收到了三个Offer,一个是芝加哥大学,一个是纽约大学,一个是宾夕法尼亚大学。我还没有决定去哪个,我还在等,我申了九个学校还有四个没来,反正那些学校截止时间都挺晚,我可以再等等。目前比较偏向于芝加哥大学的那个项目,两年,课程很多,挑战很大,而且课程设置和项目设置非常丰富,我认为我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所以很感兴趣很喜欢。
Q7:申请学校的时候都考虑什么因素?
Zina:主要就是看如何能把我的这两个数学和心理的双专业优势发挥到最大吧。因为我不是很想以后从事纯心理。研究这方面,所以可能还是想往数据上面靠一靠。然后就是以数学为主,心理为辅。像我现在主要申请的两个方向,一个纯就是统计应用统计、数学的多一些,还有一个就是类似于computational social science或者是数学和心理学结合的一些科目。没有太考虑位置什么的,主要是学校排名和课程设置。
Q8:大学期间的实习科研是如何准备的?
Zina:我其实没有刻意为申请研究生而准备,不是说我决定要申请这个专业,或者申这个学校,我还缺个什么,然后我再去准备,我目前没有这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