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很大,有趣的人很多。我想用自己的双眼记录经过的每一处途经的风景,把自己的足迹延伸到每一寸想去的土地。我想要的生活是丰富的、不只有学习和工作的。在闲暇时光与两三好友诗酒临风、凭栏听雨也是快事一件。
学生:姚同学
学校:吉林大学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成绩:GPA3.6+ (WES3.79)/托福105+/GRE320+
实习:券商投行部/四大审计/期货商务运营/埃森哲战略咨询
获奖:数学建模竞赛吉林赛区一等奖/学术业绩奖
录取情况:
哥大QMSS(最终去向)
杜克经济(15% tuition waive)
JHU BARM(1.8万美元奖学金)
CMU-A MIST-BIDA(32% tuition waive)
UCLA MAE
WUSTL MSBA(CA track)
在众多赴美的留学生中,姚同学的实习经历和获奖经历都可以说是非常丰富的了,不仅如此,各类标化成绩也是很不错的水平。在紧张的工作学习中挤出时间撸串旅行,真·事业娱乐两不误,今天让我们走进他的记忆,重温他充实又多彩的生活。
其实能挤出时间只是小小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我决定出国的时间比较早,在大一的时候就已经想好了,在网上对比了很多机构的口碑和信息后,在大二上学期决定签约了时代兴华。这让我有了充足的准备时间,而且有一个好的机构帮我规划、辅助我申请真的非常节约时间。
看起来毫不费力的背后还是长时间的努力,一步一步扎实地走才能有一个很好的结果,就像你的GPA一样。大家都知道,GPA是没有办法在短期内一下提升起来的,也有很多准留学生们因为绩点的限制不得不退而求其次,选择了综排或专排稍微靠后的学校。
是的,任何事都不能寄希望于临时抱佛脚,我非常清楚这一点,大概也是因为自己决定出国比较早,所以从大一就没有放松。
但是有的时候不会事事尽如人意。大二上学期我遇到过滑铁卢。因为考得不好,绩点一下子跌到了3.42,当时也很紧张焦虑,感觉自己申请不了好的学校了。后来我学姐告诉我大三好好学绩点还能提高,我们学校虽然刷分会显示两次成绩,但最后的总成绩单是根据最好的那一次成绩来算的,然后负责我的顾问周老师也说,做WES认证也可以提高绩点的,让我安心准备语言考试。
后来确实印证了他们的话,我大三就学得比较踏实认真,最后在申请季的时候绩点达到了3.6,WES后也有3.79。真的就是要坚持、不断总结,成功路上没有捷径,我的顾问周老师真的十分耐心地开导我,会帮我想办法,我有很多话都和她倾诉吐槽,老师也会站在我的立场给我提供很多建议,真的很幸运遇到周老师,她对于我来说不仅是老师,还是真心愿意帮助我的朋友。
除了我上面说的一步一个脚印地坚持,还有2点小小的技巧可以分享一下,这也是大学四年以来我慢慢摸索出来的。
第一点就是:不同的课程投入不同的精力与时间。
我把课程分为三个大类:
首先是每个人都必须修的——必修专业课。
每个学校不太一样,所以这方面没法细说。专业课一定要好好学,这不仅对于你的GPA至关重要,还是你之后进行工作的知识基础,甚至在入学面试中都会有所涉及,于情于理也要好好学。
第二个就是学校的选修课。
这也是我想提到的第1个小技巧。我通常从学院规定的类别里选容易拿高分的几门课,可以起到提高绩点的作用,我也是通过这个技巧拉高了自己的一点点GPA。不过大家也可以根据自己希望申请的专业选一些其他的课程,但一定要量力而行,有时候太多也会有负担。
第三类也是留学申请最重要的一类——补充课程。
我的建议是现在已经决定出国的同学去自己想申请的学校的官网上查询一下要申请的项目的先修课要求,比如如果想申请商业分析,很多学校都有先修课的要求,像微分方程、R、Python等,而这些先修课是我们学院没有开的。
这个时候有几种方式来学这些课程:
一是修双学位,例如数学、计算机等(这个需要看学院要求,不是所有学院都开双学位的);
二是跨专业选课,选其他学院的相关课程(这里要询问经济学院和相关学院的教学办能不能修);
第三是时代兴华的老师给我提出的一个非常可行的方式,尤其是对目前的疫情十分适用,就是通过一些像coursera、慕课这类美国高校认可、可以发放课程证书的网课平台去学习。
下一个小技巧就是平时多和老师混混脸熟。我跟任课的老师关系都不错,平时除了问一些学科上的问题之外也会聊聊天。这样学分数都不会太差,不过绩点嘛,当然越高越好,个人感觉3.5是一个坎,但是申请一般都是综合看的,申请季经常看到一些低分高录的,但人综合背景确实很优秀,所以对于我们普通学生来说,还是把握好最基本的东西。
但是说到托福,我就有些惭愧了。其实105分对于很多大佬来说就是比较普通的水平了。而且,英语是我的软肋,托福一共考了四次:91-90-100-105,这个过程真的很煎熬,我主要是听力不好,最后一次虽然上了105听力也才25。
我个人没有什么比较好的办法,主要是多练,阅读听力口语写作我感觉都需要一定大量的练习,读懂文章是基础,做题习惯的话每个人情况不同,适合自己就行。特别考前一两个月,每天抽出时间集中复习,如果考一两次还没出分的同学也不要着急,我大四上学期才到105的呢,所以一定要保持信心。
GRE我也是考了三次,可以说GRE贯穿了我整个2019年(心累……)这么想想感觉自己考成绩真的挺曲折的哈哈。我的建议就是考GRE而非GMAT,一是GRE接受度比较广,二是这两个我都学过,个人觉得GRE需要准备的内容较少,比较容易在短期内出分。
学习上来说重点是背单词+练习机经,单词就不停地背,反复地刷,到考试前一个礼拜我基本每天一个小时可以过完一本单词书,因为GRE单词很生僻,不需要每个单词都知道怎么拼写,知道大概的意思就行。总结错题以及规律,考试前看一看,考前一周再做几套模考练习手感,问题应该不大。
说了这么多,大家可能会觉得很忙很辛苦,并不像之前说的学业娱乐两不耽误。其实我个人确实是很喜欢旅行的,我一直觉得学习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光顾着学习,娱乐活动是必不可少的。节假日去周边的城市逛一逛,好不容易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读大学,如果不把周边的城市玩一圈的话就太亏了。
同时朋友也是必不可少的,平时出去撸串、聚餐,去周边走一走玩一玩还是非常惬意放松的。而且不只是娱乐,在学习上也可以相互鼓励相互帮助。期末可以一起自习、一起刷题,学累了可以打打趣聊聊天,相互督促、劳逸结合可能会事半功倍。
很多同学都认为软性背景是最难补起来的,因为战线比较长,十分耗费时间和精力,而且现在的实习是真的很难找到!
其实不光是因为很多公司受到疫情的影响,我一直都认为自己找实习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其实我第一段实习是通过家里亲戚那边帮忙找的,我自己在找的过程中并没有非常上心。在想补充第二段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找实习真的太难了!即使我有了一段家里安排的实习,还是觉得举步维艰,更别提初出茅庐找第一段实习的小伙伴们了。
这个时候是时代兴华帮助了我,机构的老师们给了我很多建议,比如如何选择对口的实习,如并帮我美化了简历,我才有机会通过时代兴华的内推开始了我的第二段实习——德勤审计,我感觉兴华能内推实习真的很不错,省时省力。
有了比较不错的实习经历和修改升级的简历后,我开始自己尝试找实习,也慢慢积累了一些经验。找实习的途径丰富多样,没有对错,关系也是一种资源,所以没必要觉得不好意思。比如学长学姐的资源、家里的资源以及时代兴华的内推资源等等。然后申请的途径也有很多,比如一些公众号,还有APP,当然兴华也会有一些岗位的整理经常发到群里,可以去投递一下。兴华还会针对不同的领域举办了很多场讲座,邀请行业的大咖为学生讲解行业的一些知识体系等,老师还会布置作业,并针对作业进行讲解,让同学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有更深的理解,而且这些都是免费的,感觉十分有心。
在实习这方面,我做得比较多,所以就多说几句。我总结了一部分实习的注意事项分享给大家:
第一段实习还是不要挑的好,做的时候心里一般会有一些落差,因为组里面很有可能会让你做一些dirty work,这都没什么,主要一是感受和体验工作的氛围,二是向组里的前辈学习一些知识,要善于观察,勇敢地问前辈一些问题。
接下来的实习你可以尝试不同行业的实习,也可以一直找同一类型的实习,这取决于未来的职业规划,各有利弊。找不同行业的实习一是有点困难,二是这样学的东西就不精,但是大概可以明白自己对各个行业的倾向。
如果有幸得到一个比较硬核的实习,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进去,不断地补充新知识,学习新技能,把犯的错误记下来,避免再次犯错。
但有质量地实习这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以各有一两段,不过最好还是big name的有质量的实习,实习内容最好和申请的专业相关,特别是想申请商业分析的同学,强烈建议寻找一两段数据分析类岗位的实习。
在最后一点也是时代兴华教给我,我本身感受也最强烈的一点。那就是每段实习中最好要记录当时的感受,设置一个专门的文件夹,里面放当时实习的材料。实习结束后最好总结一下在这段实习中学到了什么,可以形成文字材料,文书或者面试中可能会用到,下一段实习面试的时候面试官也很有可能问你实习经历。
后续在准备文书的时候确实也印证了这一点。文书里用到了很多我的这方面经历。感谢时代兴华的老师提前提醒了我这一点,同时在写文书的时候也非常用心。老师们会邀请我参加头脑风暴,挖掘每段实习里面可以挖掘的点,在我那么贫乏的经历中挑选合适的进行创作,写出很好的文书,而且每份文书都会给我看,然后和我进行探讨以及修改,最后上传。
善于总结复盘和学习是非常棒的一项技能,这会让你做每一件事都会有所收获,有所精进。
是的,但是竞赛这方面我自己会带一点点“功利心”。我会选择能做出成果的类型,还需要有参与度,知道自己做的项目的整个过程,可能文书中就会用到。
比如,数学方面的建模竞赛、美赛等,建模这种比赛还可以学习一些编程的知识,学用一些统计软件等;英语类的比赛有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演讲比赛等;还有一些商赛、创新创业大赛等,这些都是对我申请非常有帮助的类型。职业规划很清晰:这样听起来,你对自己想选择的专业应该是比较早就有规划。参加的基本上都是跟数据分析、编程比较对口的实习和竞赛。
我是比较早有了一个职业规划,因为自己比想找跟数据分析和金融都比较沾边的工作。后来通过诲知留学的老师对我职业规划的细致挖掘和梳理,最终决定找商业分析或者DA之类的工作。我本科学的是国贸,会有一些经济学的基础,所以如果想要申请这个方向的话硕士就需要补充一些计算机的课程的。所以在选校和具体专业的时候会比较在意这一方面。
我一直以为,选校就是看排名和我想要补充的能力,但后来发现,这其实太片面了。
诲知的老师按照保底校+稳妥校+冲刺校这个逻辑来,给我制定了一套选校方案。但我自己比较大胆,在跟老师商量过后修改成2:2:6的申请比例。选项目的时候一定亲自要去官网上搜索相关的信息,包括class profile、课程设置、录取要求、每轮的截止日期等,看清楚先修课的要求,还有自己是否与项目匹配。
兴华的老师会罗列一些适合我的项目,这省去了我很多选择的时间,而且精准度很高。老师非常尊重我和父母的意见,最终的选校也都是按照我想申请的项目挑的。
就像我最终选择的QMSS,它不光有一些量化和编程的课,更重要的是选课会比较自由。而且哥大本身在纽约,我18年的暑假去了纽约,很喜欢这座城市。此外,哥大的排名也很高,对于今后想要回国发展的我来说非常合适,而且课程的设置和我的职业规划很匹配。所以综合我录取的项目来看,我是更偏向这个项目。
跟着你的回忆一路走下来,发现留学申请就像是一段微缩人生,酸甜苦辣、成功失败、喜悦焦虑组成了生命中最难忘的一段日子。
那我就说几个词吧。定好目标、保持信心、厚积薄发然后享受生活。不是爱笑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是爱笑的人对生活的抱有很大的热情和信心。有信心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最后对于跟我一样想找留学机构的小伙伴们来说,我认为,不要找大机构,学生太多可能对你不会那么上心。也不要找打过一次电话接下来就不断地轰炸你要你签约的中介,这个不用我说,大家都会觉得不靠谱。悄悄吹一波老师的彩虹屁:周老师特别善解人意,和她聊过后也没有电话轰炸,只是发一些资料给我,还让我和前几届申请上的学长学姐交流,比较公开透明,这可能是我最终选择时代兴华最大的原因了吧。